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他们开启江门近代工业“威水史”

    曾经辉煌的江门造纸厂于2006年停工,矗立在江门河边的三根标志性烟囱,也于去年爆破拆除,如今全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南都资料图

    1902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俗称为“江门埠”),成为江门近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后,来自西方国家的“洋货”开始大量输入江门,并引起五邑侨乡与世界各地商贸往来、文化和人员交流的日益频繁。

    江门的近代工业也是在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主要由五邑华侨投资建立的。作为“中国侨都”,江门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美誉,华侨、侨眷众多。在江门近年工业发展的历史上,来自华侨的投资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02—1949年这一时段,堪称是江门“华侨投资的工业时代”。在这个时代,江门的轻纺工业、电力工业等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涌现了江门造纸厂、新光电力公司、东华枧厂、燧昌火柴厂等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厂,也将江门经济推向日益重要的位置。

    据《江门海关志(1904-1990)》记载,1923年,江门进出口贸易额超1771万海关两,进出口额在省内仅次于广州。

    电力工业

    为发展奠定生产基础

    自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江门便在工业文明浪潮中踏上了新征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随之涌入,拥有大量侨胞的江门,吸引了大量华侨回乡投资建厂。据《江门市志》记载,1902年- 1936年,五邑华侨及归侨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江门市共投入200多万毫银、100多万元银元和60多万元港币,办起了大中型工业企业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企业6家,拥有75辆汽车的行车公司5家,3条总长度为34公里的公路。

    江门造纸厂、江门肥皂厂、江门火柴厂等一批工业厂房在这一时期陆续拔地而起,自南向北溯流而上,分布在江门河南岸,形成了一路北上的江门百年工业时光隧道,储存着江门独特的工业记忆。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力工业在1902-1949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1912年,新会旅美华侨赵冠山偕同夫人露斯在江门投资创办新光电灯局,并于1913年在三角塘兴建第一家发电厂,装机容量200马力。后经三次招股集资,并改名为新光电力公司,1936年,该企业在白沙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能力,基本上满足了江门的用电需要。

    江门造纸厂

    开创机械化生产先河

    在1902-1949年的工业建设历程中,造纸业的发展属个中翘楚,而江门造纸厂更是如旗帜一般的存在。1913年建成投产的江门造纸厂由台山籍旅日华侨余觉之、余乾甫等人一手创办,工厂的主要设备均从国外购进,是江门第一家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的造纸厂,也是江门首家机械化轻工企业,开创了广东近代造纸业采用机械化生产和实行股份制发展工业的先河,是当时华南地区三大造纸厂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让江门造纸厂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彼时的江门造纸厂员工人数多达30 0 0人,能够生产的纸品超过50种。随着时代发展,曾经辉煌的纸厂已今非昔比,由于各种原因,该厂在20 0 6年已经停工。

    为了消除该厂烟囱对周边的影响和隐患,去年,江门市有关部门已对纸厂烟囱实施爆破拆除;曾经矗立在江门河边的三根带有江门工业发展标志的烟囱,如今已全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值得庆幸的是,根据《江门市江海区南岸印迹发展策划》,江门造纸厂将被打造成珠西乃至全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典范,以延续其工业痕迹。

    百花齐放

    各类轻纺企业蓬勃发展

    除了造纸业之外,江门在轻纺工业发展上还有不少亮点。1919年-1938年,江门相继开办了织布、印刷、肥皂、火柴、饼食糖果、米面制品、酱油、酿酒等轻纺企业,其中不乏华侨投资的身影。

    东华枧厂便是由华侨余乾甫等人于1919年集资兴办的轻纺企业。这家工厂是广东第一家肥皂厂,也是江门市肥皂厂的前身。改革开放后,该厂先后引进了意大利香皂成型生产线、日本真空乳化机、美国和德国的液体灌装机等先进设备,发展香皂、洗发精等新产品。至1987年,交出了年产肥皂1.06万吨、香皂1 31 4吨、洗涤剂3 2 1 1吨,工业总产值3524.75万元的成绩单。

    在过去的百年里,东华枧厂承载着江门肥皂产业发展史,也见证了江门工业的起起伏伏。如今这家“百年老店”仍在传承中发展。1993年,江门肥皂厂作为核心企业股份制被改造组建,成为如今的维达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国内大型生产洗涤用品、化妆品、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塑料包装制品的专业生产企业。

    江门燧昌火柴厂、富华织布厂、富荣织布厂也是华侨参与江门轻纺工业发展的代表。据《江门市志》记载,由新会华侨黄壮辉、黄惠伯兄弟等人合资在三角塘开办的燧昌火柴厂是江门最早的火柴厂,而由江门旅新加坡侨胞林汉屏、林奕霖等在江门松庆里开办的富华、富荣两家织布厂,则是江门最早的织造厂。这些“第一”,如同一座座丰碑,记录了五邑华侨对江门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据《江门市志》记载,1949年解放前夕,江门轻纺工业生产厂店有造纸厂、糖厂、火柴厂、玻璃厂各1家,电池厂(店)2家,毛巾厂5家,肥皂厂(店)13家,印刷厂(店)30家,榨油厂(坊)4家,酿酒厂(店)14家,切粉厂11家,面制品厂4家,饼食店17家,酱园店24家。

    1902

    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1913

    由台山旅美华侨余觉之、余乾甫等人集股银12.6万元,在江门文昌沙建成“江门造纸股份有限公司造纸厂”(通称江门造纸厂),这是江门首家机械化轻工企业。

    1913

    新会旅美侨胞赵冠山和美籍妻子、电气工程师露丝集股组建“新光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三角塘兴建发电厂,这是华侨在江门市开办的第一家电力工业企业。江门市从此有了电灯照明。

    1913

    新宁铁路延伸至江门北街并通车,每天从台山县至北街通车3次,北街火车站成为五邑与港澳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

    1919

    余乾甫等人集资兴建东华枧厂(江门市肥皂厂前身),该厂是广东第一家肥皂厂。

    1919

    江门旅新加坡侨胞林汉屏、林奕霖等在江门松庆里开办富华、富荣两家织布厂,这是江门市最早的织造厂。

    1921

    新会华侨黄壮辉、黄惠伯兄弟等人合资在三角塘开办燧昌火柴厂,该厂是江门最早的火柴厂。

    1925

    先后有彭流、冯昌记等机器修理厂和铸造厂开业。至1 937年,机械厂店发展到13家。

    1943

    江门棠记毛巾厂开始生产毛巾,该厂是江门市棉纺厂,即现在的广东春燕纺织有限公司的前身。

    1945

    轻纺工业逐渐恢复和发展,长光电池店、关记电池店、合昌玻璃厂、富华糖厂、造纸厂附属江门糖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专题部分资料图片由江门市档案馆提供)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